,不满不溢,也高出井外地面近60厘米,晴朗之日,日月均映射倒影其中,天地日月仿佛从井中升腾而起一般,掬井水尝之,清冽甘甜,如饮仙醪。另外,小平故居内的德政坊也是不得不去一看的地方,其实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祖为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德政坊就是清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功德而赐造。建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文革”时期,2003年5月重建。重建的德政坊根据原牌坊形质设计,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五重檐,气派大方,巍峨雄壮。距德政坊旁不远处还有神道碑,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碑高约5米,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相传,小时候的邓小平和村里的儿童们一起常常在这里玩耍,其他的儿童都不敢去爬神道碑,说是爬上了驮神道碑的神龟身上,回家就会肚子疼痛,但是,惟有童年时的小平唯一一人却常常敢于爬上神龟的身上去玩耍。因时间关系,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堂等地距小平故居较远,来不及一一前往瞻仰,据导游人员介绍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清乾隆年间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的旧宅,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房屋36间。1909-1911年,童年邓小平在此启蒙读私塾,私塾老师为他改名为邓希贤。2006年5月,翰林院子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其实都是为人们心所向往之地。邓家先孺墓地所在地委实算得上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邓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座落在距离小平故居约两公里之外的安区协兴镇果山村佛手山山腰之上,佛手山的风水很是神奇,在连绵起伏状如巨龙的群山之中,高大巍峨的佛手山,宛如神奇大佛的一只巨手一般,横亘群山之颠。高高的山崖之上,一块黛色的巨大山石宛如老鹰的嘴巴雄伟地突兀而出,据说,那就是风水宝地中传说的朱雀。站在佛手山山腰之间,远望而去“左青龙,右白虎,山朱雀,下玄武”佛手山四象俱全。只见那苍茫辽阔的佛手山山前群山环绕,地势开阔,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巨大无比的天坑凭天而降,云蒸雾绕,烟霞朦胧,远山如屏如画,宛如长长的笔架。行走山间,倍感清幽宁静,走过一道道蜿蜒曲折的山间青石板小路,登上鲜花簇拥的佛手山点将台,邓家先孺墓地就位于佛手山半山腰间,一共四棺墓地,墓地周围青松翠柏林立,庄严肃穆,墓地上方封土天然长有一种茅草,茅草宛如人之华发,整齐茂盛,当地人称其为富贵吉祥草,当地人称类似于邓家先孺墓地上生长而出的这样整齐划一茂盛的茅草实是罕见。小平生母淡氏的墓位于最左边,墓两旁书写的对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上联是“阴地不如心地。”下联是“后人须学好人。”上述对联均为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健在之时亲自所撰所写。因为有这样心地善良和蔼慈祥的父母,所以邓家孕育出小平这样造福华夏人民的伟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中间两棺墓地是小平的祖母之墓。因据当地风俗,墓地以双数为吉,所以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又在小平祖母墓旁建造了空棺墓地一座,补齐双数,以图吉利。另令人称奇的是小平生母淡氏墓地旁边有一天然巨形黛黑色山石高高矗立,状如猛虎,石高约五六米,周长十余米,山石石缝之中天然生长出一棵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来,树冠宛如车盖,浓荫蔽日,屈曲盘旋的树根将高大的山石紧紧环抱,山石之上,有一脸盆大小石窠,石窠之内长年累月聚有清水,一线细细的水流从山石顶部浸润而下,若隐若现,据当地人称,山石上流淌而下的这一线细细的水流名叫“龙涎”往年曾有人爬上巨大的山石一观究竟,据说,倘若看见山石顶部小脸盆石窠之内所聚之水满满当当,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石窠所聚之水清清浅浅,则预示当年会出现天干地旱。据当地人称,其实这块巨大的山石在很多年前是悬空的,其底部距离地面尚有两米多高,那时,常常有做庄稼或者放牛路过之人,就在山石下面形成的天然洞穴中打扑克牌等等休闲,而在1978年一个狂风暴雨之天,突然“轰隆”一声,悬空的巨大山石居然平稳地落在了前面的土里,而时年恰好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中国政坛之时,于是家乡人民奔走相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从此将小平先孺墓旁这一神奇的巨大山石取名为“落石”寓意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落实政策”之意。由是观之,真乃神奇之至也!大行德广之士,安邦柱国之才。即使用尽千言万语,其实也是很难以写尽家乡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所作出的丰功伟绩的。因才力有限,最后,请允许我借用著名川籍作家马识途为伟人邓小平故居门前所写的一幅楹联来作为小平,你好这篇散文的结束语吧:“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