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苏东坡与蓬安来苏寺(2 / 3)

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并把新法全盘否定,认为其与“王安石党”不过一丘之貉,都是从小集团利益出发,并没有真正考虑天下百姓的愿望,他于是又上书弹劾司马光党。至此,苏轼是既不能容纳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政治处境愈加艰难。于是他上书自求外调。再次来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轼被贬至广东惠州。1097年,苏轼再被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1101年,宋徽宗即位,着力缓和新旧两党矛盾,苏轼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在自惠州后八年的流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垂暮之年的苏轼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他在渡过琼州海峡返北途中吟诵道:“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那么作为一代大文豪的苏轼究竟与蓬安有些什么历史渊源和遗迹呢?为此,2011年5月6日,我专程赶到了蓬安县银汉镇的来苏寺进行了实地考察。坐车去银汉镇的路上,快到银汉镇之时,同车的当地农民在车里用手指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一座状如驼峰似的高大山峰纷纷向我介绍说:“那座最高的山上就是来苏寺,寺里曾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900多年前到我们蓬安来读书和住过的地方,山上还有他亲笔题字的墨宝和洗砚池!”至今在当地民间还广泛流传有苏轼年轻之时在蓬州游学时的一些逸闻趣事。相传,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在蓬州游学,当地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虽然这只是流传于当地民间的传说,但通过传说也不难想象伴随苏轼一生的聪明机智、幽默风趣、豁达乐观的精神品格。车至银汉镇上,已是中午时分,太阳正炽,先去镇上转了转,发现场镇很大,街道上两边几乎都是新建的混凝土砖混结构的楼房,街上人烟稀少,偶尔可以看见洞开的卷帘门里坐着三三两两闲谈的老人,走了几条街巷后,发觉错综复杂的街巷布局设计居然有些酷似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设计的八卦阵一样,令人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迷宫一般。我在镇上花了50块钱雇请了一位40多岁的名叫蒲亨华的当地山民作为导游开始一同登山,姓蒲的当地山民向我介绍说:来苏寺就是当年苏轼到蓬安寄寓游学的地方,因为来了大文豪苏轼,所以后人将古寺改称来苏寺。顺着山间蜿蜒曲折的之字形小路一路盘旋向上,山里青翠的树木从中,藏有三三两两的人家,半山腰上绿草茵茵,黄牛、黄羊在山间悠闲自在地吃草,见了生人到来,居然丝毫也不回避。山中各种各样的林木众多,春桠、桉树、苦楝、黄杨、尤以柏树居多,大多碗口般粗细,蓊蓊郁郁,遮天蔽日。最后,行至一突兀的巨大悬崖峭壁之下,脚手并用,使劲抓住峭壁上的树根等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攀上了悬崖峭壁上一块巨大的突兀而出的巨石之上,蒲姓山民告诉我,这块巨大的山石就是当年宋朝大文豪苏轼于旭日东生之时晨读的读书台,读书台如八仙桌般大小,坦荡如砥的石上依稀可见清三三两两足印一般的痕迹。蒲姓山民介绍道,在山的另一边的悬崖峭壁之上,还有一块同样突兀而出的巨石,相传是大文豪苏轼练习书法时用的写字台。站立巨大的苏轼读书台山石之上,极目远眺,左边山下是广安境域,右边则是蓬安,两地山水相连,唇齿相依,风景如画,站立读书台上,而四周之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登此山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登此山也,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慷慨豪迈与激情万千。如此胜境,令人流连不已。继续向上艰难攀缘,终于抵达山顶。只见山顶地势开阔,大致目测,山顶至少有10余亩面积大小,山顶树木参天,遮天蔽日,地上杂草从生,几乎掩过人膝,三三两两的石狮子在茂密的杂草丛中若隐若现,先前烟火鼎盛的古寺如今已荡然无存,也不知何因被毁。在来苏寺的大殿门前,看到了一口早已残破毁弃的小池,池面尚存三四平方米大小,四周长二三米的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